2014-04-17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9日揭晓。考古界的专家们表示,2013年度好项目太多,名额却只有十个。经过优中选优、好中挑好、忍痛割爱地评选,最终选出十项。各有精彩,各领风骚。由于光明日报曾经报道过绝大多数项目,故这里仅将十个项目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1、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
——发现姜姓羌族聚落
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组)。其中,多达92件的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特别引人瞩目。墓地周边还发现数座同时期灰坑,说明这里曾是居址,弥补了以往这类居址遗存甚少的缺憾。居址与墓地俱全,聚落基本要素俱有,考古人员由此确认这里是一处商周时期聚落(封国或采邑)。一般认为,高领袋足鬲代表的是姜姓羌族文化的遗物。而灰坑里发现多件高领袋足鬲,由此推测墓主人应当是姜姓羌族后裔,或姜戎人。
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牺尊 资料图片
2、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
——出土第一件随国铜器
位于随州市东城区,共发掘东周墓葬54座,出土铜、陶、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千余件套,其中一半多为铜器,且大部分铜器有铭文,铭文有“曾”“曾子”“曾公子”及“曾孙”“曾大司马”“曾大工尹”等。发现了一座战国曾侯丙墓,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这是继曾侯乙墓和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所发现的又一代曾侯墓。考古发掘还出土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戈,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随”字在此无疑作国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这件戈出于曾孙邵的墓葬中,为“曾即随”说增添了又一重要的新证据。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随国铭文铜戈 资料图片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铜灯 资料图片
3、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墓室与车马坑共处一穴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的“纪王崮”山顶。“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四壁如削。本次考古是首次在崮顶发现墓葬,共发掘出两座墓葬。其最大特点是墓室与车马共凿建于一个岩坑中,是一种全新的墓葬形式。从墓葬规模、随葬品及殉人等推测,这是一处高等级墓葬。结合史料,考古人员认为,这是一位诸侯或其夫人之墓,可能与史料中记载的纪国或莒国有关。本次发现有望解开历史上的一些不解之谜。此外,他们发现二号墓尚未完工,仅在填土中发现春秋时期陶片、兽骨和海螺等遗物。是什么原因迫使正在建造的墓葬突然停工?研究还在进行中。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出土的玉戈 新华社发
4、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
——最早的大木牍
位于湖南益阳市区,因历朝历代的生产建设,破坏严重,但发现16口古井,更为难得的是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简牍,约15000枚。简牍时代跨战国楚、秦、张楚、西汉、东汉和三国吴,内容是益阳县衙署档案及公私文书。其中有一枚是秦二世胡亥第一个月颁布的文书,文中强调继位的合法性。出土简牍中还有一枚长49厘米,是目前出土简牍中最早的大木牍,记录了西汉元始元年益阳官吏张勋在向临湘县(今长沙)移送赋税“池加钱”时,监守自盗,被发现后,不仅被追回贪污所得,还被判监禁3个月。
——失传的扁鹊医书现身
位于成都北郊天回镇。考古人员从这座西汉高等级墓葬中出土大量简牍,经过整理,其中有九部医书。通过对医书内容分析,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简牍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与医书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具14厘米高的人体经穴漆人像。人像五官、肢体刻划准确,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小字。1993年在绵阳曾出土的一具经络漆人,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与之相比,本次发现的人像更为精致、完整。
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人体经穴漆俑 资料图片
6、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西汉的“国门”
位于洛阳市新安县,自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建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西汉时期是屏障关中地区最重要的一道门户,一直到隋唐时期,它都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关隘。同时,它又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是西行的第一关,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也见证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兴盛。本次考古证实,遗址中部有一条道路,勘探发现长度约370米。通过路土解剖,这条路从西汉建关时一直沿用到现代,也是唯一的通关道路。这条千年古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7、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
——丝绸之路第一桥
位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已发现3组7座渭河桥。其中正对汉长安城北墙厨城门,与之相距1200米的1组5座古桥被称为“厨城门桥”。从发掘情况看,厨城门一号桥体量巨大,考古人员介绍,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木梁柱桥,而且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出城后的第一座桥梁。它的作用类似于故宫前的“金水桥”,很多重大的仪式在此举行。有专家认为,它的发现可能会改写中国桥梁史。张骞出使西域,出长安时跨过的第一座桥也应该是它。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因而这座桥可谓是丝绸之路第一桥。
8、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
——纠正历史谬误
2013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两座隋唐砖室墓,4月中旬,其中一座出土了“隨故煬帝墓誌”。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萧后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的最后埋葬之地,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而此前作为江苏省级保护单位的隋炀帝墓,是由清人误判而延续下来的谬误。此次考古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确定了隋炀帝墓的真正所在。
——唐蕃古道新走向
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故宫博物院、甘孜州石渠县文化局对石渠县境内的早期石刻开展调查工作,陆续在石渠县境内发现3处吐蕃时期石刻群遗存,共17幅。新发现的石刻群保存状况良好,题材丰富,包括五方佛、大日如来像、菩萨像、度母像、古藏文题记等,皆是吐蕃时期流行的典型题材和内容,图像特征符合吐蕃时期的典型风格,并发现吐蕃时期题刻。吐蕃石刻的大量分布使石渠县成为唐蕃古道的重要节点,为唐蕃古道的走向或文成公主进藏路线的考证提供了新的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走向重要环节的资料空白。
10、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
——景德镇的起源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本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夹耳盖罐、穿带壶等具有重要断代意义的器形。夹耳盖罐是公元800年前后的新产品,是随着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而出现的,是海上陶瓷之路兴起的标志性产品。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也就是说,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历史有两千多年。但本次发掘却表明,景德镇在10世纪晚唐五代时期即可生产青瓷和白瓷。此次发掘的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200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原标题:考古专家谈2013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忍痛割爱 )
上一篇:隋炀帝墓135件文物首亮相
菜鸟学校,不入坑的王道!
会员
人才招募
达人推广
竞拍申请
绝当惠友
修复培训
文案制作
览册制作
视频制作
藏品云储
专场拍卖
法律公证
春兰 1529014938 秋菊838634045 夏荷1436885784 冬梅 1156548309
静心养怡,广纳福祉!拒绝任何人发表与中国法律相抵触的任何言论和政治内容—古懂会Sichuan Antique Art Network
☎TEL:18980028886 微博:gwys88 微信:pqliuti 公众号:guwan8
CopyRight © 古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