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唐朝的酒肆文化和胡乐

唐朝的酒肆文化和胡乐

2014-06-23来源: 凤凰网陕西频道综合 

唐代,胡人经营酒肆是唐朝娱乐行业的主力。在长安,胡人酒肆主要开设在西市和春明门到曲江一代。酒肆的招待,即是西域的女子,被称为“胡姬”。她们是促使胡酒在唐代城市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以酒而言,在唐人的酒馆中喝得最多的恐怕还是米酒,但胡人的酒肆则大大不同,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正宗洋酒),像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和“龙膏酒”等。

西市和春明门一带恰恰就是李白最喜欢来的地方。在他的诗作《少年行》之二中就曾写道:“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胡姬侍酒,收费一定很高,大概只有贵族少年才敢不断光顾胡姬招手的酒肆。他的另一首诗也写道:“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 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胡姬来到中原,克服了大量旅途的艰辛。为此,她们在酒肆里强欢作笑时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李贺《龙夜吟》所述:“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不过,胡姬在酒肆里服务态度和收入都是不错的,这是数百年间酒肆里能保持胡姬侍酒的主要原因。

胡人的酒肆常设在城门路边,人们送友远行,常在此饯行。岑参《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诗云:“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 所有诗人中似乎是李白最爱与胡姬谈笑了,所以他的诗作中描写胡姬的地方甚多。他指出胡姬常在酒店门口招揽顾客:“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胡姬能招揽到顾客,一凭异国情调的美貌,二凭高超的歌舞技巧。 胡姬表演的歌舞。主要有《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其中最流行的是胡旋舞,唐人把它的特点概括为“急转如风”。 白居易《胡旋女》诗: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

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唐诗中对胡旋舞的描述很多,诗人刘禹锡有“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的诗句,描绘了西域乐舞高难度的技巧变化和婀娜柔美的舞姿表现。当然,被胡旋舞、胡腾舞转得头晕目眩的不仅仅是生性狂放的诗人李白等,美貌的胡姬、充满异域风情的歌舞曾使许多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俊男靓女流连忘返,这是唐朝的娱乐风尚。

胡人酒肆里价钱虽贵,但豁达的老板们倒也没有小家子气,特别是对一些熟客,赊账、白喝都是常有的事儿。例如王绩在《过酒家》中就写道:“有钱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常道贳,惭愧酒家胡。”这里面的“贳”字就是赊账的意思。从这一点来说,当今的酒吧经营方式远不如唐朝。

唐代龟兹和于阗都置有女肆,买卖胡人奴婢特盛。葛承雍说,当时京城长安奴婢价格相当高,每人合绢250匹,而西州才40匹,长安是西州的6倍,刺激来往中原的行客购买胡婢带往关中、江淮地区。

胡姬遍布长安城,她们出入于长安城的酒肆、商邸,能歌善舞、给大唐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柔情和浪漫。上至帝侯王妃下至黎民百姓,胡舞,胡乐成为大众的共同喜爱,异域歌舞和中原乐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音乐歌舞的黄金时代。据说胡旋舞也是粟特人安禄山的看家本领。他总是能让自己肥硕的身体在一块小圆毯上飞快旋转如一只陀螺……但决不能转出小圆毯之外。唐玄宗也不例外,曾经一度迷恋宠妃“曹野那”,曹野那的名字无疑是汉文转写,曹是以曹国为姓氏的粟特人通例称呼,‘野那’二字明显是一个粟特人常见的名字,其粟特语原意是‘最喜欢的人’,俊男靓女都可用此名。

唐代九姓胡从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到代宗大历七年(722年)计100年间,共入贡94次,其中曹国8次。特别是八世纪上半期阿拉伯帝国向东不断军事进攻,对中亚诸国步步进逼,迫使他们向中国求救,唐玄宗时代就占了一半以上,天宝四载(745年)曹国国王哥罗仆禄呈贡表,明确希望从阿拉伯人威胁下挣脱出来,愿做一个唐朝的小州。如此一来,进贡胡旋女也是自然的。

史载,开元期间俱密国进献胡旋女子,康国进贡胡旋女子,史国多次进献胡旋女子,米国曾经一次进献胡旋女子3人。作为传统惯例,曹国进贡胡旋女等自是应有之意。

作为能歌善舞、仪态万方的漂亮女子,胡旋女是最容易接近皇帝的。曹野那应该是开元年间曹国进贡的胡旋女,因色艺赢得玄宗喜爱进入后宫。这和靠‘善歌舞,晓音律’迎合玄宗大悦的杨贵妃是一样的。

隋唐间宫廷音乐家大多为胡人,其中的佼佼者就有苏祗婆,白明达等,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苏祗婆生于龟兹(今库车),父亲是西域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随父亲学艺,因善弹琵琶而名噪乡里;后来奉召进入西突厥汗廷,从歌舞宴乐。567年,西突厥公主阿史那氏远嫁北周(557~581)的王子,苏祗婆就随同她一起来到内地。

北周灭亡后,苏祗婆便流落到民间,以卖艺为生。他辗转各地,在民间广招艺徒,传受技艺。

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就命令音律学家郑译创制新音乐。郑译与朝廷众乐工研究了几个方案,都不能使文帝满意。

当时都城长安的西市,有很多西域胡人开设的酒店,胡姬压酒,胡乐当筵,风靡一时。酒店中侍酒的胡姬常以她们婉转的歌喉、优美舞姿招徕客人。一天傍晚,郑译独自徘徊在街市上,苦苦思索改革乐制的办法。忽然被一阵动人的琴声吸引,他走进一家西域酒店,只见一位高鼻深目、相貌堂堂的西域乐师在演奏琵琶。琴声和谐,七声音阶掌握得非常纯熟。郑译连忙打问他的姓名,才知道也就是杰出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郑译大喜,当即拜苏为师,虚心求教。

郑译是一位制笙专家,他曾向周宣帝献过一套笙:共十二只笙,每只笙十六簧。郑译与苏祗婆结识后,对“五旦七声”理论大感兴趣,便与苏祗婆共同研究,以吹笙的高音来与琵琶在转调中的音高一一核对,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终于使西域龟兹乐律的“五旦七声”理论演变成“旋宫八十四调”。新的乐制确定之后,隋文帝高兴地说:“此乐正合我的心意。”

苏祗婆带来的西域乐舞对中原旨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龟兹乐有七个音阶,演奏的乐器有18种之多,包括竖箜篌、五弦、昆琶、笛、笙、箫等。它的音乐结构包括唱歌的曲调、伴舞的乐曲和乐队演奏的曲牌三部分;演出时,歌、舞、曲并举,场面欢畅,节奏感强烈。尤其是舞蹈,伴着音乐的旋律和节拍,表演者手舞足蹈,摇头扭腰,在加上表演者丰富的表情,令观赏者倾倒。

苏祗婆的宫调理论的创立和运用,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次进步,它不仅为音乐调定了规范,而且对后来宋词、元曲乃至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明达西域胡裔,(维吾尔语名叫Aqqari Manda)是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 维吾尔人,身世不详。他是我国隋唐时期著名的琵琶手,又擅长作曲。随突厥阿史那公主入长安。是一位从隋文帝开皇初年(581)至唐太宗贞观末年(649)期间活跃于华夏艺坛的著名音乐艺术家。隋炀帝时任官乐正,负责宫中西域乐舞的排练。和隋炀帝合作创作乐曲。炀帝写词他作曲(“造新声”)。计有《万岁乐》、《藏钩乐》、《泛龙舟》等数十曲,深得炀帝欢心,甚至想要给他封王。唐太宗时担任“太乐府”的职务,负责音乐、舞蹈的排练演出,同样很得当权者的赏识。到唐高宗时,他又创作了《春莺啭》等曲子,这是唐代著名的舞曲。

白明达创作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莺啭》,是唐代高宗听到风吹树叶抖动的声音和早晨听到鸟的鸣叫声,除了随着自然的节奏配以舞蹈动作,还命乐工白明达谱成乐曲,故名《春鶯囀》。歌聲柔曼婉暢,舞態柔美多姿,是唐代社会风靡一时的软舞曲。唐诗中曾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描述和实况记载。如张祜的《春莺啭》:“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軟舞來”。白明达创作的《春莺啭》与当时另一位西域音乐家裴神符(疏勒人)创作的《火凤》并称二绝。大诗人元稹曾写诗曰:“女为胡服学胡装,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 八方玩家·古今雅赏·藏友交流·弘扬传统·以真为珍·寻珍伏藏·以物为义



     

            菜鸟学校不入坑的王道!



会员 人才招募  达人推广 竞拍申请  绝当惠友 修复培训 文案制作   览册制作  视频制作    
藏品云储
专场拍卖
法律公


                    1529014938 秋菊838634045 夏荷1436885784 冬梅 1156548309


本编才疏学浅,信息资料不足,考证介绍错漏之处敬请谅解;望藏友大胆指正补充,好文征集,欢迎投稿!在此不胜感激

静心养怡,广纳福祉!拒绝任何人发表与中国法律相抵触的任何言论和政治内容—古懂会Sichuan Antique Art Network

 ☎TEL:18980028886 微博:gwys88  微信:pqliuti 公众号:guwan8  

CopyRight © 古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