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话套路 >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

2021-01-20来源:网络作者:未知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拣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叫“包浆”。 

 

生坑--- 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掌眼---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 
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 八方玩家·古今雅赏·藏友交流·弘扬传统·以真为珍·寻珍伏藏·以物为义



     

            菜鸟学校不入坑的王道!



会员 人才招募  达人推广 竞拍申请  绝当惠友 修复培训 文案制作   览册制作  视频制作    
藏品云储
专场拍卖
法律公


                    1529014938 秋菊838634045 夏荷1436885784 冬梅 1156548309


本编才疏学浅,信息资料不足,考证介绍错漏之处敬请谅解;望藏友大胆指正补充,好文征集,欢迎投稿!在此不胜感激

静心养怡,广纳福祉!拒绝任何人发表与中国法律相抵触的任何言论和政治内容—古懂会Sichuan Antique Art Network

 ☎TEL:18980028886 微博:gwys88  微信:pqliuti 公众号:guwan8  

CopyRight © 古懂会